《大宋主神王爷》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久久quanben99.com
竟,他们是晚上从快活林出发的,路上几小时后可不就是快天亮了吗
开封的早晨,卖蔬菜的商贩站满街市,用各种方言、方式叫卖,此起彼伏,呈现一派热闹的景象。隔着老远,就闻到一股从菜市场传来的菜味。
说是要去淘宝,以及参加李清照说的三年一次的什么文会。
但是,总不能早餐也不吃吧
再加上,人家那啥活动也没这么早呀,于是,朱子龙拉上李清照决定先在其实地方走一走,并且吃饱肚子再说。
“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好熟悉的画面,唉”李清照却是感叹良多,显然,她在担心以后还能不能多看几眼这样的画面。
毕竟,以后她不能长住首都了,去了家乡小地方,哪有这般热闹
“清照不必担心,或许事情会有转机也说不定。就算不行,公文只说你要离京,却没说离京多少里,大不了你隔京而居。城外和邻城的集市,你一样也可去的嘛”朱子龙想了想,给李清照出了一个比较掉节操,而且无耻的方案。
“我若如此,欺不是和高衙内一般无赖无耻”李清照给了朱子龙一个媚色的白眼。
“哈哈哈”朱子龙自顾自的傻笑不接话,却是又轻轻自语:“哪里是什么无节操,不就是和后世的保险公司合同一样,玩文字游戏吗这些宋朝的文官们,又不是没玩过这样的,他们可以。好人为什么不可以”
前面的李清照似乎很喜欢喝汤,在一个专门售各种汤食的小店面前停下进去了。
朱子龙和他的人跟了过去,只见这个小店的招牌上写了三个字心灵鸡汤
唉哟我了个去,朱子龙差点摔倒在地。
这t是误会,还是店老板是穿越者这也太巧合了吧
无语归无语,怀疑归怀疑,朱子龙还是快步跟了进去。只见这店内,各种各样的汤瓶子正在火上煮,香味十足。
细细一看,瓶子上面还写了字。哦不对,是刻上去的字。
什么二陈汤、枣汤、生姜汤、荔枝圆眼汤、薄荷汤、木星汤、无尘汤、木香汤、香苏汤、盐豉汤、干木瓜汤、缩砂汤、湿木瓜汤、白梅汤、乌梅汤、桂花汤、豆蔻汤、破气汤、真汤、益智汤、檀汤、杏霜汤、胡椒汤、紫苏汤、洞庭汤等等,真是品种多样。
“我大宋当真是藏富于民,随便一家百姓,看他的样子似乎也不算什么有钱人,竞然也开的起如此一家店”朱子龙很是感叹了一下。
上次路过太学,朱子龙去里面看了一下,当时看了一下里面的宋史,还不以为然。
现在却是感触良多,真宗时,京城开始出现大量富户,“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不光大中城市,有宋一朝,小城镇和集市也很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北宋市镇数量超过1900个,南宋也有1300多个。
市镇之下还有众多的乡村集市、庙市等初级商业市场。这些市场主要经营大宗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以中小商人居多,其中不乏腰缠万贯者。
即便是农村,有钱人也很多,寻常百姓靠着加工业和养殖业致富,出现了诸如“茶园户”、“乡村酒户”、“花户”、“药户”、“漆户”等等。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鸡汤店,朱子龙有意试探了一下那个老板。结果证明,此人并不是穿越者。
之所以,店名叫做心灵鸡汤纯属巧合罢了
据说是因为祖上一直信道,又曾出过当官的,主张心学。讲究心灵至上,到他这一代,已经是半个文盲了。没有水平参加科举,但是识字还是识字。
于是,起了这么个容易让朱子龙误会的店名。
李清照显然是这家店的老客,吃完还热情和店主聊天起来。
“阿虎,你这羊肉鸡汤呢怎么今儿个没有了”李清照问道。
“且叫姐姐知道,不是不起这汤,而是这羊肉最近文会,文人雅事要的增多。市面上货少,已经涨价了十倍不止,几乎无利还赔本。所以这段时间,只能暂时不开那汤”店主回答。
“羊肉本来就价高,竞然又涨十倍”李清照似乎很吃惊,朱子龙也为之侧目。
要知道,在宋朝,羊肉属于极奢侈的食材,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起,学子中便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说法。
宋朝专门有一种为官僚俸禄的“食料羊”,每人每月最少两只,多的有二十只。羊肉无异成为官员的待遇和象征了。
就连名士苏轼本人,也有吃不起羊肉的时候。被贬惠州后,苏轼经济拮据,只能望“羊”兴叹,实在想吃了,便买些羊脊骨来熬汤或烧烤解馋。
据朱子龙所知,现在这个时间点,平时羊肉的价格就是在九百文钱一斤左右,大概约合一两银子左右了。
现在竞然涨十倍的价
十两银子左右一斤的羊肉坑爹呀,哪个老百姓吃的起
出了鸡汤店,边上不远就是几个肉案屠夫摊。
朱子龙远远一看,价格牌上果然是羊肉吓死人,还好猪肉的价格又降了点。而且以前就便宜,嗯,这不错。只少张叔夜不会用这个吊自己了
突然,李清照向朱子龙后面一闪一闪的,像是在回避什么人似的。
朱子龙顺着她的视角向那边看去,原来是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在那里买肉。
“你认识他,他是谁”朱子龙好奇的轻问李清照。
“是熟人,东坡居士的长子,我怕他认出我来。还是侧一侧身子为妙”李清照回答道。
“东坡居士的长子,哦,那就是苏迈了。”
朱子龙却是眼前一亮:“仅是熟人,越是要过去试验一下,我们的易容,过不过关。”
不过,就在朱子龙准备拉着不情不愿的李清照上前过去时。
只见前面苏迈的边上又来一人,这个人李清照认识,朱子龙更认识。无它,这是包大人来了
当然,此包大人,非彼包大人也
第178章奸臣倒台
“包大人”“包大人早”“包大人好”“包大人,这是新鲜的白菜,不要钱,还请收下”
只见朱子龙的前方不远处,一名身穿便服的中年男子从远到近的走过肉案,菜摊,小贩们面前。众人纷纷的向他打招呼示好
就连化妆易容之后的朱子龙,也是表情一脸的敬佩之色,不时若隐若现。
原因无它,因为此人,正是包黑子包公大人的儿子。
包公一生一共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名叫包镱,并当过潭州通判。不过后来包公白头人送黑头人了,英年早世,比包黑子还去世的早。
还有个儿子来历很奇怪,不过包公为一代传奇人物,注定要一“奇”到底。
原来包拯第一任妻子李氏无子,去世后娶了董氏,而董氏生养的长子包繶,长大成人和名门之后崔氏结婚后没留下一儿半女的竟染病身亡之后。
然后,意外的陪嫁仕女却也和包公发生了关系,不过,随后包公将她送回了老家。
而这个女人,正是包公后来唯一的儿子,包绶的生母。
包绶,也就是朱子龙面前的这个中年男人
晚年得子的包拯自然高兴异常。但在包绶五岁时,包拯就驾鹤西去。临死前,包拯借故将包绶的生母遣返回家,包绶便由崔氏代为抚养。崔氏待他形同己出,疼爱异常,懂事后,包绶也“以母礼侍之”并称之为“嫂娘”。
大宋皇帝可叹包公一生仅此一子,唯绶一身。赐包绶做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团练判官。
这是包绶第一次做官,处世严峻,办事认真,奉公守法,不贪图财利富贵,濠州知州见包绶身为名门之后,却不以势自居。
于是,包公次子的声望也日渐高涨,在朱子龙穿越之后没多久,就听到了他调到了京城来的消息。
在朱子龙寻找包公资料时,他就见过,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了。
“算算时间,用不了多久,他就要进开封府了吧不过,暂时开封府,还是张叔夜主政,他进去也只能为副手。”
朱子龙低头自语。
朱子龙清楚的记的,在历史上包绶调至开封,升为七品宣义郎,分配做少府监丞。
再后来,先是被任国子监丞,继而进为宣德郎,再升为六品通直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县通判,经过包绶的努力。
很快,汝州便呈献一片平和清晏的景象。当包绶被晋升为六品朝奉郎,调离汝州时,汝州百姓扶老携幼,为他送行。
之后,包绶调任谭州今湖南长沙市通判,赴任时途经合肥,他安排好家事,便乘船延南淝河进巢湖,后入长江,溯江而上。
但包绶正值年富力强、前程似锦之时,这条上任之路,竟是一条不归路,在途中,他身染重症,船只开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附近,便撒手归西了,得年四十七岁。
后来人们打开包绶的行李,发现除了任命状、书籍、文具、著述之外,找不到任何一件值钱的东西。
仕至六品的达官贵人,与世长辞时衣袋里只找出四十六枚铜钱,比起他父亲包公财大气粗的生活比起来。不得不说,朱子龙感觉这位包大人,才是真正的清官。
尽管名声不如他的父亲包黑子,但却是在清廉公正这条路上,更上一层楼。
“可惜了呀,只活了四十七岁。若是能活的时间久一些,指不定一个比包公更出名的,更让人老百姓爱戴的包二代大人,就可能出现了。”
朱子龙不由的轻轻心中叹息。
包黑子活到了差不多65岁,他的两个儿子却都是分别在四十几岁死的,整整差了差不多二十岁呀。
就在朱子龙思考中,包绶很快就和苏迈聊上了天,显然双方皆是旧识。隐约间,传出此次三年一次的文会,他们将会是其中之一的评委。
站客难留,很快他们二人就在边上的一家茶楼,找了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下。
朱子龙灵机一动,拉上同样易容之后的李清照,飞快的也进了公开的茶楼之中。就在他们不远的地方,也要了个位置,坐下来喝茶。
包绶和苏迈二人的对话,很快就从文会又转移到了朝政上面来了。
苏迈一脸喜色的说道:“包大人,据说蔡京因天相而让官家不喜,却相职挂一品官衔开府仪同三司,深居简出。赵相得到重用,当真是我辈之福也”
他对面的包绶不语,但表情也是相当的认同,微笑的摸着胡子点头。
邻桌上的朱子龙和李清照吓了一跳,随之,李清照轻轻的对朱子龙喜道:“太好了,奸臣倒台。我公公得到重用,我大宋当有中兴之时。”
朱子龙听到前面一句还很开心,听到后面一句,却是轻哼了一声,回道:“你和赵明诚已经和离了,他可不是你公公了。另外,得到重用和你李家却是完全不搭腔的。相反,赵相为了能得到重用,必定越发会和你李家扯远相干关系,以避嫌疑。而说到奸臣倒台,我看也不尽然”
李清照眼色一暗,沉默了几秒,反问道:“其它且先不谈,你说奸臣倒台,也不尽然,却是何故”
“还能如何帝王平衡之术也”朱子龙轻轻叹息一声。
一抬头,冲李清照轻轻的解释道:“之前我结交童惯之时,就探的口风。那贼却是官家近臣,暗语蔡京最近几年的权势过于中天,想搓一搓他的锐气,然后再重新起用。你说他这算是倒台,还是倒台,还是倒台呢”
历史上,蔡京罢相几次,却又重新起用,反复如此。堪称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相爷。
倒台
清官死光了,他都不会倒台。
此次,因天象星变而导致罢相,只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朱子龙的便宜皇帝老爸,刚上位不久,还算清明公正的一个皇帝的时候。
估计是担心没有制衡的权相,会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流失,皇帝越来越不靠谱,蔡京上上下下,好玩一样的几次后,权势却是越发无人可比。
倒台大宋中兴呵呵,这倒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呀
第179章新政不行
“奸相下台,他的新政和大钱政,自然也就哑然而止了。我还听闻
九洲真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久久quanben99.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