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真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久久quanben99.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反过来,只求招式,不练胆,不练力的,不管怎么练都是无用功。练的再多,也是广场武舞
当第二十次,第八套广播体操打完的时候,朱子龙稍稍出了点汗,拍拍手收功回来吃早餐。
饭堂内,王妃曹婷和几个丫鬟婆子,也正在这里。
一手灰尘的朱子龙,当仅拿起自己做的香皂给自己洗了个手和脸。因为,香皂里面的胭脂放的有些多,一阵香味当场飘荡开来
“郡王,您这个用来洗手,洗脸的东西,闻起来好香,这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像是澡豆啊”曹婷的贴身仕女环儿,突然问道。
见环儿感兴趣,而曹婷等人尽管没问,但看过来的眼神也很好奇。朱子龙笑笑的回道:“这个东西叫香皂,是我自己做的。基本功能和澡豆一样,都是用来清洁身体的。只不过这个香皂不但去污能力强澡豆十倍不止,而且味道还很香,外形也好看方便”
朱子龙嘴里面提到的所谓澡豆,其实就是胰子的前身。
魏晋时就已经被人发明出来了,唐朝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写道:“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
意思是说,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皇亲国戚,“澡豆”是居家必备之物,人人要用
其主要也是用猪胰子磨碎加各种材料,最后做成球形,称为澡豆。宋代以前,洗脸、净手、浴身的时候,没有成团的“肥皂”,而是使用“澡豆”
只是,这种澡豆去污能力有限,而且用完之后身上涩涩的,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但是,没有法子。就宋朝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这已经算是很难得的洗浴用品了。完全没有后世现代那种,你不喜欢用海飞丝,还可以用飘柔或者立白的选择。
然而,就算是这样,澡豆的产量也极其有限,价格在宋朝十分昂贵。
就算用最基本的配方做出来的澡豆,只是一般老百姓用的。那价格,也绝不是后世现代21世纪的人们,约合几十元人民币就能轻松用上的。只少也要约合几百元人民币左右
而最高档的澡豆,那些有钱人和皇室用的,呵呵,成本说出来吓死你。
“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钟乳粉、真珠、屑、蜀水花、木瓜花各三两,奈花、梨花、红莲花、李花、樱桃花、白蜀葵花、旋覆花各四两,麝香一铢等等。估计,要寻常百姓一年的收入,才能做出来。
这种最高档的澡豆,除了王公贵族和有钱人外,甚至连普通的官员都用不起。
朱子龙有意显摆一下,于是又把本来就干净的手和脸,又洗了一次。边洗还边又说明一下
等到他洗完后,拿过环儿手中的毛巾擦脸时才现,这个小丫头正在用一种十分羡慕的目光,看着自己手上的香皂。
估计在她的心里,已经把这个香皂当成了成本最高档的那种。朱子龙只感觉有些好笑,当下开口问道:“环儿,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洗脸,洗手,洗浴呢”
“我们”环儿一愣,收回目光回答道:“奴们平时都是每天,用热水随便洗一洗。隔个二三天,要是太脏了,就用洗衣服的皂团洗一下。至于澡豆,可能十天半个月才用一次”
听到环儿的回答,朱子龙点点头,心想这也就对了。澡豆的成本,那怕是宋朝寻常百姓用的,也约合相当于现代的人民币几百近千元不等。
一个寻常的百姓或下人,十天半个月用一次,那么一团澡豆自然就可以用很久了。这么平摊下来,约合每个月的洗浴成本,也就和后世的21世纪的,每个月几十近百元人民币差不多了。
只是,一个女孩子十天半个月才真正的能用澡豆,全身的洗浴一次,想想也够杯具的。
美女就应该天天洗澡,干干净净的,香喷喷的嘛。
想到这,朱子龙再次一笑,冲环儿说道:“环儿,这块香皂送给你了”
第12章一个个都是惊的目瞪口呆
一个女孩子十天半个月才真正的能用澡豆,全身的洗浴一次,想想也够杯具的。
美女就应该天天洗澡,干干净净的,香喷喷的嘛。
想到这,朱子龙再次一笑,冲环儿说道:“环儿,这块香皂送给你了”
“不不这这怎么行,这礼物太贵重了,奴奴不能收”环儿听到这里,急忙推辞,澡豆的造价就很是不菲了。何况是香皂
“送给你就拿着,就当是我这个郡王赏赐的,再说了,这东西是我自己做的,效果比澡豆好,但是成本可并不高哟”朱子龙说着把香皂,塞到仕女环儿的手里。
听到是郡王的赏赐,环儿看了下四周的人,特别是曹婷的反映,似乎并没有什么反感的模样。这才,不再推辞,双手接过香皂放在小鼻子下面闻了闻,然后露出一个喜滋滋的笑容。
“郡王,这香皂真是你自己做的”可能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看戏了这么久,曹婷才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是自然”朱子龙点点头回答。
“是吗那臣妾暂且信之,请问这香皂当真成本低于澡豆”曹婷眼睛眨了几下,再问。
“对,而且低上许多。”
朱子龙再次回答。
随着朱子龙的回答,这一次不等曹婷发言,边上的环儿倒是张嘴抢先说话了。
她怯生生的插嘴道:“郡王,仅然你会制造香皂,而且成本大大低于澡豆,而且比澡豆还要好用。既如此,为何郡王不多制造一些香皂,然后拿到三姐儿的曹家店铺里去卖,肯定有人抢着买的。那王爷欠的账,不就可以早点还清了吗”
曹家尽管是将门出身,但是宋朝得国不正,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曹家等将门之后,几乎就淡出了军政圈,多挂名荣誉职位,或者清闲军中之职。
当然,说“杯酒释兵权”颇具传奇色彩,是因为在老百姓和我们后人看来,赵匡胤这一招玩得轻松、玩得巧妙、玩得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赵匡胤不这么认为,那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为了让这些人交出兵权,花费的可不仅仅是几杯水酒的代价。
按照宋太祖在酒桌上承诺的条件,三大项支出是必须的:
一是十数个将军人人得一大片良田,子孙后代传承下去,得建一座舒适安逸的豪宅庄园。
二是许多如花似的妙龄美女,皇帝忍痛割爱任凭将军们挑选消受。
三是,最他妈让皇帝心疼的,还得搭上自家儿女,假惺惺跟这伙哥们联姻除此外还有不少小细节
当然付出之后也就有了回报,那就是大宋朝之后就稳定了,从此不会动不动,就来个将军夺权,自相残杀了。
曹家做为几大交权名将之后,失去了大部分军权,自然就得在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回报。
其中,一百多年发展下来到了现在,其中一个大的回报,就是许多大的家族。在国家的比较大的城池中,都有自己的免税或减税商铺存在。
以至于,将门之后多财富,多会理财,也精通理财。同时,连同他们的下人们也精于其道。
这才有了,和曹婷关系情如姐妹的仕女环儿,出口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赚钱方法的原因。
“环儿说的有道理,本王昨天刚在厨房做了一批香皂,正在发愁如何销售呢”听了环儿的话,朱子龙晃然大悟。纷乱如麻的思绪,也立刻清晰起来
边上的王妃曹婷,眼神越发的感觉难以置信。
她原以为香皂这么贵重的东西,用料肯定也十分珍贵,制过程也十分复杂。一般来说,像这样的东西很难大量生产,所以就算是朱子龙能够少量制香皂,也只能为贵重的礼品送人,赚个人情。基本不可能大规模的贩卖,毕竟这种坑爹的事,在王公子弟中并不少见
为了面子和人情,许多贵族子弟都做过的类似的事,可谓逗比无处不在,比比皆是。这人上人嘛,不就图个乐呵和面子,钱反道是小事。
再则,大宋朝富足,皇家又提倡全天下的人,多行之享乐主义,风气如此。
可是现在,曹婷见朱子龙说的有模有样的,似乎不想是在说假话。心想,难不成,这等以前一事无成的皇室纨绔子弟,还隐匿有真本事不成
要知道,如果有什么东西,效果比澡豆还好,却成本很低。一但大规模的生产出来,绝对立刻就能抢占原先的澡豆市场,赚钱的速度,那叫一个不要不要的。挡都挡不住
曹婷正思索间,边上传来了朱子龙兴奋的声音,似乎兴致很高。
“婷,你带上几个心腹来厨房,我要现场制一下香皂给你们看”说的再多不如证明给人看,朱子龙决定让自己人见证一下,自己不是吹牛。
然后才好借曹家的店面,为自己赚钱,也好谈个条件啥的。
至于说到,怕别人偷师。呵呵,刚开始自然会防着点,不说其它的,光是配方比例和重要的地方遮挡,并且不说明一下。就算有人看见了,也不见的能很快仿照出来。
而一但证明了自己人的可靠性,想要大规模生产时,朱子龙也不可能还隐藏的了,那又是另一番光景和计划了。
当然,做为古代的统治阶级之一,以及妻子对夫君的三从四德,朱子龙还是拥有比面对现代人有信心点的。
因为,宋明理学对女子提出“三从四德“和“存天理灭人欲“理念,可不是吹的。嫁鸡随鸡之下,朱子龙还真不怕曹婷会反叛自己。
至于什么,宋朝女子拥有对婚姻的和离与休夫的权利。呵呵,其实那只是针对女方强势,以及夫家是一般人家的。
你一个女方对皇子和皇室子弟休夫或和离试试能成功才怪,整不死你
很快,朱子龙要的原材料都在厨房里到齐了。
屏退一些不相关的人,然后又让人把风之后。朱子龙把厨房里的其它下人,也都赶了出来,只剩下自己,环儿,曹婷,管家金山胖。一共四人
朱子龙当着她们的面,重复了一次昨天晚上,自己做香皂的过程。
曹婷等人,看着朱子龙像是变戏法似的,把几样不相干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竟然做出一种,哦不,是几种,自己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这让她们一个个都是惊的目瞪口呆
第13章足以让人疯狂的利润
曹婷拿起桌面上的几块油黄色的东西,向朱子龙问道:“这是块蜡烛,还是”
朱子龙的脸色一红,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因为动快,又怕别人看到细节太清楚,外加配方出了点小意外。尽管大问题没有,但除香皂外的其它产品,全都算不上多美观。
就比如说蜡烛做的,就有点抽象画式的,也难为曹婷还能看出来这是蜡烛。
“时间匆忙,呵呵,就是做出个样子。要美观也是可以用上模子可以搞定的”朱子龙解释道。
曹婷点点头,然后看着朱子龙将那一坨,没错,就是一坨蜡烛点燃。很快,众人就看出来了这玩意与平常所用蜡烛的与众不同之处。
不但蜡烟极少,而且火花明亮,稳定无怪味。
曹婷逐渐地收起了轻视蜡烛之心。良久后试探地问道:“这是油蜡而且,真是刚才那猪油做的”
朱子龙重重的点头
宋代夜禁制度松弛,城市中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市民的夜生活很是丰富,酒楼茶坊夜夜笙歌、觥筹交错。瓦舍勾栏每晚都上演精彩节目,令人流连忘返;店铺与街边摊营业至深夜,乃至通宵达旦;街市上热闹不减白昼
仅然这夜生活如此丰富多彩,自然这照明之物,绝不可少。
东京梦华录写道,“凡京师酒店,向晩灯烛荧煌,上下相照”
宋朝时,尽管普通百姓家大多用的都是油灯,但是但凡家里有点钱的人,都会使用蜡烛。
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从蜂巢中提取蜂蜡的方法:“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只是因为蜂蜡熔点低,易软化变形,难以制成细长的管状烛。加上成本太高,所以没有人人普及
宋神宗年间,朝廷给予官员的奠仪包括,“秉烛每条四百文,常料烛每条一百五十文”。
所以,宋代每根土著蜡烛的价格为150至400文不等约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