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久久quanben99.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性命比起来,,却也算不得什么但是你们几位手底下却有近万团练,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两个人的性命与上万人比起来,这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颜杲卿见郭子仪仍不答应,略显焦急的说道:“郭节帅,不要再争了,如果再这么拖下去,我们谁也走不了到时候常山被围,咱们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到那时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您可要三思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郭子仪心中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这个人向来以宽仁而得人心。
如果真要把这一万多人马留下殿后,那无异于是拱手相送于叛军,郭子仪还是有些办不到,所以一时之间犹豫起来。
就在这时,南霁云突然来报:“大帅,方才探马来报,史思明兵分三路,分别驻扎在常山的东面,北面和南面,呈半包围之势态,将常山围住此时,只有西面可以直通土门大营,然后经土门大运和井陉口,向河东撤退但是,”南霁云略显迟疑了一下。
“但是什么”郭子仪问道。
南霁云面带忧色,语气显得无比凝重,“但是如果咱们想要全部撤退的话,恐怕不可能必须要留下部分人马,继续守住城门,才能够等大军从西门从容撤退否则叛军便可三路同出,攻破常山城,然后紧紧追击在咱们的后面,而且井陉道狭窄,咱们过了土门之后,大军要通过井陉口,必定要耽搁许多时间,如此一来,叛军就能够追上我们了,将我们堵在井陉口里,后果不堪设想。望大帅早定夺”
郭子仪眉头紧皱,颜杲卿趁机说道:“大帅,不要再迟疑了,要再这么拖下去,到那时咱们谁都走不了”
南霁云站在一旁,欲言又止,想要说些什么劝阻的话,但最终没有说出来。
诚如颜杲卿所说,常山的几万人马,如果想要同时撤退,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颜杲卿等人留下殿后,那么朔方军和河东军还有一丝撤出去的可能。
但是南霁云心里也明白,颜杲卿等人的手里只有一万团练兵,,这些人不是职业士兵,战斗力远逊于叛军,何况叛军有近十万人马,人数的差距十分巨大。
过了许久之后,郭子仪才站起来,握着颜杲卿的手,沉声说道:“保重”
第两百零二章箭在弦上
晋王府。
“怎么样了,侍郎大人”陈文周问道。
“事情已成,所以我特地过来告知王爷和陈老弟的,”严庄沉声说道,虽然面色平静,但眸子里依然带着一丝喜色。
可以想见,对于李猪儿入伙一事,严庄心底还是有些期待的。
陈文周和安庆绪同时一拍大腿,陈文周差点高兴得跳起来,“这他娘的可真是太好了,有李猪儿加入咱们,真可谓是事半功倍,只要咱们安排周详,部署严密,此事一定能够成功的”
安庆绪自然乐得合不拢嘴,他憧憬着将来的一切,盼望着自己能够成功发动政变,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送上西天,然后自己登上王位,到那时,呼风唤雨,一手遮天的日子便真的到来了
严庄毕竟老成持重,他深刻地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以及风险性,虽然心里也有的一丝憧憬和盼望,但更多的是担忧,“陈老弟,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做,此事事关重大,可千万要忌虑周全,否则咱们几人必定会株连九族,祸及妻儿老小,死无葬身之地”
陈文周淡淡一笑,面带自傲之色,“在下既然敢让王爷和侍郎大人铤而走险,兵行险招,那自然是在心中已经计划过千万遍了,侍郎大人只管放心,只要咱们动够快,行事够周密,此事只会成功,不会失败”
严庄听了陈文周的话,又看他面带自信,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心里也受了感染,觉得多了几分底气,而且这个陈平确有通天彻地之能,严庄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陈老弟,把你的计划给咱们说说吧,咱们心中也好有个底”
陈文周重重地点头,知道严庄这是在兜自己的底子,然后附耳到严庄的身旁,说了好一阵。
听完了陈文周的计划之后,严庄才问道:“如此一来,倒是果断,只怕其他人不服”
陈文周胸有成竹的笑道:“侍郎大人所顾虑的,我早已经考虑过了这世上不乏趋炎附势之辈,他们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决定自己的态度,如今郑王势大,他们自然趋向于郑王等我们大事一成,到那时这些人就算知道是我们在其中做了手脚,可王爷已经登上了皇位,他们就算想说三道四,只怕也已经迟了,正所谓形势不饶人而侍郎大人那时已经晋升为兵部尚书,您的手底下又不缺乏门生旧交,想要与那史思明和史朝义父子二人抗衡一下,也是可以的,等到大势已去,这些人不服不行”
严庄沉吟半晌,考虑了一下其中的得失与风险,过了许久才说道:“事已至此,宛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那好,我现在就去部署。”
安庆绪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分头行事至于皇宫那边,就有劳侍郎大人和李常侍了。”
严庄点了点头,正欲离去,陈文周却突然说道:“空口无凭,我观那李猪儿乃是精明之人,单凭一句话,绝不可能使其对咱们死心塌地,以我之见,不如王爷写下亲笔书信一封,让侍郎大人亲自交予那李猪儿,以证明我等的决心和承诺,不知王爷之见如何”
安庆绪还没有说话,严庄便点头说道:“依在下之见,陈老弟言之有理王爷若不首先表明信心和承诺,又怎么能要求其他人对你死心塌地毕竟这可是脑袋提在手上玩儿,俗话说,不明己志,不忧他心,便是这个道理了。”
对于此刻而言,安庆绪早已不计较这些细枝末节了,他心里想的,只是如何才能够早日登上那梦想中的宝座花多大的代价他都愿意。
安庆绪沉声说道:“东汉末年,有董承衣带诏之事,有吉平以头抢地之事,若要成大事,安能不血书之盟”
陈文周和严庄闻言微感诧异,在他们的认识中,安庆绪向来是一个孤僻内向而懦弱的人,却万万没想到他竟有这种决心
但随即两人又都想通了,诚然,皇位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有着超乎寻常的诱惑力。
却见安庆绪招呼了一名下人过来,取来一段白娟,他用小刀割破了自己的中指,在那一段白绢上,写下了几行小字,大意便是让李猪儿倾心相助,事成之后,定许以高官厚禄。
陈文周见状,点了点头“没想到王爷竟有如此决然之诚心,小人自入了晋王府以来,多蒙王爷青睐和照拂,以先生之礼相待,如今之时,安能不忝为留名,以成全功”
说罢,也用小刀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写上了陈平两个字。
写完之后,安庆绪和陈文周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严庄。
严庄略一犹豫,他知道如果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便无疑是落下了最大的把柄和证据,这血书也将众人完全绑到了一起
但事到如今,便如他自己所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想通此节,严庄一咬牙,两条眉毛一竖,也用短刀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写下了严庄两字。
写完之后,三人相视而笑
在此刻以前,几人都是各怀鬼胎,虽然相处在一起,但毕竟是利益相关,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安庆绪,想利用严庄的实力保全自己,而严庄也想利用安庆绪手下的陈文周,来得到虫娘。
直到此刻为止,安庆绪才与严庄真正结成了同盟关系,白纸红字,任谁也是跑不了了
也正是直到此刻,几人才真是性命相关。
严庄收起血书,“事不宜迟,我马上进宫见李猪儿向他道明原委,部署方案此间之事,王爷与陈老弟可要尽力周全才好,既然咱们决定做这件事情,那就要越快越好,越稳当越妥”
安庆绪点了点头:“兄长勿忧,你只管按照陈先生的意思,打你好内层的防御即可,至于宫中的事情,便可全权托付给李猪儿,而我和陈先生,则负责其他事情,咱们分头行事如此可好”
第两百零三章请辞
“全权交付给李猪儿,这恐怕”严庄略显迟疑的说道,他毕竟心里面还是有点信不过李猪儿,害怕他来一个临阵反水,那可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陈文周胸有成竹的一笑,然后摆摆手,说道:“侍郎大人,自古便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放心,李猪儿这个人是可以信得过的。”
严庄闻言深深的看了陈文周一眼,陈文周双眼微闭,点了点头:“宫戮之恨,不可小觑李猪儿这么多年不会不怀恨在心,只是差了一个引子而已”
严庄不再多说什么了,朝安庆绪和陈文周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第二天,范阳城皇宫。
“父皇,自从那日你对儿臣说了那一番话之后,儿臣已经想通了”
安禄山微微皱眉,“庆绪,你想通什么了”
“王弟自幼胸怀广大,包揽四维,更有一往无前,舍我其谁之气势反观儿臣自己,除了沙场厮杀,带兵打仗以外,更无其他强项,我大燕国的天下得来实不容易,在开国之初,更需要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去经营打理,儿臣深有自知之明,在这方面我不是那块料,说到底这大燕国,始终是咱们安家的天下,不论是儿臣也好,王弟也罢,始终都是咱们安家的人谁来做储君不是一样的只要把咱们大燕国励精图治,绵延下去,那便是最好的了”
安庆绪跪在大殿的下面,对安禄山说了这一番话。
安禄山略显诧异的看着安庆绪,他着实没有想到,安庆绪竟然主动放弃了。
因为安庆绪的年岁毕竟大安庆恩很多,正当壮年,在战场上又立有战功,素有威信,对于开国皇帝的处境而言,有没有战功、有没有资历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说隋朝的皇帝杨坚,长子扬勇被立为太子,次子杨广则带兵征伐,消灭了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到最后,依然是个杨广成了皇帝。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封太子建成为储君,可真正为国家立下大功的,却是次子秦王李世民,到最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杀兄的罪人,可却没人不满,因为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整个大唐都是他李世民打下来的。
没有功劳,便不能服众,所以当初烛龙说赵太后的时候,便说过一句千古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如果长安君当初不是在齐国当人质,恐怕后来也不会在赵国当上皇帝。
“庆绪,这是你的真心话吗”安禄山犹自不信地问道。
跪在下面的安庆绪又磕了一个响头,“父皇,儿臣句句属实,绝无假话这么多天以来,儿臣也想通了,世上之事皆有缘法,亦系天定再者说了,父皇所做的,是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相信在父皇的心中,不管是我还是王弟,都是父皇的儿子,您会不偏不倚的对待但因为您是一国之君,所以要为大燕国的国运着想,王弟雄才伟略,正是我大燕国储君的不二人选父皇有此决定,说实话,儿臣心中没有一点郁垒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站在父皇的角度来看,这却是最英明的决定,儿臣句句实言,父皇明鉴”
安禄山闻言,注视了跪着的安庆绪良久,过了好半晌,才叹了一口气,他勉强在李猪儿的搀扶下,站起身来,走下龙椅,亲自将安庆绪扶了起来:“好,我儿深明大义,深知朕心,不愧是朕的好儿子你能够看明白这些,父皇很高兴,很高兴”
安禄山的心里确实高兴。
自古以来在于立储的问题上,当皇帝的确实很难抉择。
一方面,皇帝也是人,他们不得不考虑感情因素,对于皇帝而言,他有众多的儿子,在这些儿子当中,难免有一两个特别喜爱的
但另一方面,他们为国家的君王,考虑的不仅仅是父子之间的感情,更多的要为天下人和王朝考虑感情好的不一定是适合的,而适合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
尤其是在面临立长还是立幼的问题上,立长不立幼,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废长立幼,便是大患。
安庆绪也知道,如果自己表明没有一点儿不爽的话,安禄山肯定会怀疑,因为这违反了人之常情,古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安庆绪才说自己心中虽然有些郁磊,但为了大燕国的国运着想,自己主动放弃。
安庆绪又磕了一头,然后说道:“父皇,儿臣愿意放弃储君
小说推荐:《我以机缘觅长生》《开局成为柔弱虫母》《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共享小说网】《这个武神太极端了》《洞中避难所》《惊悚乐园》【格格党】《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穿越流小说】